胃肠外科 /外科系统

当前位置:首页-科室简介-胃肠外科

双色球开奖胃肠外科简介

 

科室概况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院胃肠外科系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专项能力培训教学基地、安徽省胃肠外科专科医疗联合体、中华胃肠腔镜联盟理事单位、蚌埠医学院胃肠肿瘤创新团队,以及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分会、安徽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主要承接单位,是皖北地区首个专注于胃肠疾病外科综合治疗的普通外科亚专科。

科室历经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胃肠道外科疾病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中心。科室现有两个病区,床位共90张,在职医护人员45名,医生20余名,其中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卫健委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江淮名医1人、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导11人,获得博士学位9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4人。


科室自2001年建科以来一直致力于胃肠道疾病的专科化治疗,为辐射区域提供胃肠道外科疾病的临床诊疗服务,包括:结直肠肿瘤、胃肿瘤、疝(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等)、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良性外科疾病等,年均住院人次约3800例次,年均手术量约1500例次。10余年,科室的微创外科技术业已发展成熟,当前胃癌和结直肠癌等四类手术的微创治疗率已超过70%。在此基础上,为更好地肩负皖北地区医疗中心的角色,科室将发展方向定位于引领区域性胃肠外科疾病诊疗水平进步上,围绕胃肠道肿瘤精准微创外科治疗和胃肠道疑难、重症疾病综合外科治疗两大发展方向,先后攻克腹腔镜经肛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全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根治术、疑难腹壁疝外科治疗、复杂消化道瘘综合治疗、重症腹腔感染综合治疗、顽固性功能性便秘外科治疗和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外科综合治疗等一批核心临床技术。


科室始终秉承科学研究是医疗技术进步基石的发展理念,注重应用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先后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基金30余项,发表研究成果200余项,参与编写多部医学专著及教材,培养硕士60余名,8人已获得博士学位。此外,连续13年举办省级继教学习班,7期国家级继教班,推广科室取得的临床技术和外科理论成果。

诊疗特色和技术

1.胃肠道疾病微创外科技术

     自胃肠外科独立成科以来,科室就对微创外科技术进行了持续研究,当前胃肠系统四类手术的微创治疗率已超过70%,成为科室常规技术,包括:全腔镜下胃切除术(全胃、远端胃、近端胃、袖套胃等)、经自然腔道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NOSES)、腹腔镜疝手术(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等),以及腹腔镜下SPLT、overlap、π、三角等各种胃肠道吻合技术。此外,经过腔镜外科和内镜外科医师的共同探索,双镜联合技术——腹腔镜与软镜内镜联合技术已逐渐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微创手术方式,术中应用双镜联合技术可精准定位胃肠道肿瘤,做到对肿瘤“安全、有效、合理、微创”的外科切除,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及医疗支出。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肥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减重手术的开展为肥胖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我科已成功开展多例此类手术。通过施行减重手术,患者减轻体重的同时,血糖、血压水平明显改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较高.


2.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技术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一直以来是胃肠外科领域的难题,科室在此领域进行了连续性探索,率先完成安徽省首例超低位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术(ISR)。近年来,科室致力于将微创技术引入直肠癌保肛治疗,成功从肛门建立微创手术操作路径,率先完成安徽省首例经肛微创直肠巨大腺瘤切除术(TAMIS术)。在此基础上,科室引进了经肛微创手术操作平台,引入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技术,实现了距离齿状线2cm以上的直肠癌常规保肛的治疗效果,科室TaTME手术量省内领先。


3.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

胃肠外科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本院较早开展了针对疑难复杂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多学科协作综合诊治模式,我科作为双色球开奖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胃肿瘤及结直肠肿瘤分中心,定期开展胃及结直肠肿瘤MDT,汇聚多学科专家,筛选出最好的个性化诊治方案,使患者的治疗更加的全面化、立体化、科学化。近年来,MDT模式使得众多患者受益。


4.疑难疝的微创治疗技术

科室常规开展各类疝与腹壁疾病的诊治,特别是采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各种疑难疝,包括:各类复发性疝、切口疝、造口旁疝、食管裂孔疝和盆底疝等,治疗效果确切,疝复发率低,无腹壁切口,疼痛少,术后恢复快。


5.消化系统复杂疑难功能性疾病的综合诊疗技术

胃肠道功能性疾病长久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其患者人群不在少数,已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科室长久以来关注胃肠功能性疾病,并积极开展其诊治工作,现已形成了针对如顽固性便秘、盆底功能障碍、直肠癌术后肛门功能失调等常见疾病及并发症的完整诊治体系。在以手术治疗作为保障的前提下,开展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监测等,并施行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疾病及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患者以科学、精准的理念进行诊治。 


6.外科危重症的综合治疗

消化系统结构或功能损伤导致的无法经口进食是胃肠系统疾病常见病症,科室熟练掌握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技术,率先引入术后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加速康复外科等先进理念,通过手术、介入或造影等方式精准建立疑难复杂胃肠疾病的营养通道,并形成规范的营养治疗监测与评估体系。关于复杂消化道瘘的治疗,我科室基于丰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引入 “黎氏双套管”主动引流系统、重症营养支持和损伤控制等外科理念和技术,逐步建立了一套复杂胃肠道瘘综合诊疗体系,现已常规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胃瘘、肠瘘和消化道内瘘。与此同时,在处理炎症性肠病方面,我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科室整体引入东部战区总医院炎症性肠病诊疗中心的治疗体系并加以改进,同时和消化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组建炎症性肠病MDT,形成炎症性肠病外科综合治疗特色,现已常规开展炎症性肠病的外科治疗。      



专家介绍

 

刘牧林,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胃肠外科科主任、普外科副主任、蚌埠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主任、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江淮名医,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外科学副组长、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结直肠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学会肛肠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肿瘤学会新靶点学组委员、《蚌埠医学院学报》编委。支持及参与国家省部级课题15余项省级科研课题,累计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主编专著两部。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

擅长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的综合治疗,规范开展微创及开放胃癌根治手术,并将腹腔热灌注化疗技术应用于消化道肿瘤术中和术后辅助治疗;精于各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肛门及功能。对各种复发腹股沟疝及巨大腹壁疝、顽固性便秘、肠梗阻、胃肠间质瘤、腹膜后肿瘤等疑难危重症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姜从桥,男,1963.04,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我院胃肠外科学术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脾脏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微创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区委员,国际外科联盟胃肠外科委员,华东微创联盟执行理事,安徽医学会外科学会胃肠学组副组长,安徽抗癌协会腹腔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安徽微创医学会理事,安徽医学会外科学会腔镜学组委员;《腹部外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腹腔镜外科》等杂志编委,优秀医疗鉴定专家。

擅长胃肠道疾病诊断及外科治疗,尤其擅长腹腔镜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标准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内括约肌切除极低位保肛术填补了安徽省直肠癌手术空白。胃、结、直肠等消化道肿瘤腹腔镜下手术量位居安徽省前列。同时还在安徽省率先开展腹腔镜多种腹部手术,如: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腹腔镜脾脏切除、门静脉高压脾脏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指导省内外多家医院开展腹腔镜消化道肿瘤手术,并在安徽省率先开展慢性便秘的诊断及治疗,其中首创钡絮小剂量消化道传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改良STARR手术及术后肛门功能评估及排便生物反馈治疗等系列治疗对慢性便秘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疗链,取得了相当的临床效果,引入泛影葡胺对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治疗及诊断,对胃肠道疑难病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刘瑞林,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原安徽省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及双色球开奖普外科主任,《蚌埠医学院学报》常务编委,《中华解剖与临床》特邀编委,从事普外科、胃肠外科临床与教学三十余年,对普外科多发病、常见病、疑难杂症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仕青,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学组副组长、安徽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胃肠外科行政副主任。

从事普外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各种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各种腹壁切口疝、腹股沟疝的传统及无张力手术修补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在胃肠道肿瘤(胃癌、大肠癌、直肠癌等)根治性手术方面操作熟练、规范,视野清晰。通过对肛门直肠的解剖及肛门自制功能机理的系统的研究,对低位直肠癌的低位、超低位保留肛门手术有独特的见解。同时在胃肠道瘘保守和手术治疗、外科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方面也有成熟的经验。完成省卫生厅立项科研课题《直肠癌根治术中置泵化疗的临床研究》。《直肠癌根治术中置泵化疗的临床应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获院级高新技术三等奖。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近20篇。


骆杰 1970.03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胃肠外科二病区主任。安徽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外科学分会委员会青年委员。

从事胃肠外科专业20余年,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已熟练开展开放及腹腔镜胃癌、结直肠癌、疝手术等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及痔疮、肛瘘、疝等良性疾病有专门的研究,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重要论文20余篇。


傅军男,1972.3,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获外科学硕士学位,师从双色球开奖院长高涌教授,系安徽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胃肠外科工作二十余年,曾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微创医学中心进修学习普外科及腹腔镜外科,并率先在我院开展腹腔镜疝修补术,2016年获安徽省第一届普外科腹腔镜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参与编写学术专著2部,发表SCI 论文数篇。

主要方向:胃肠胰腺肿瘤、疝的手术治疗,擅长胃、结直肠肿瘤及疝腹腔镜手术。


陈德利1973.10,硕士学位,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胃肠外科一病区主任。安徽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学组委员。研究方向:胃肠道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肥胖病与糖尿病外科治疗;疝与腹壁外科及消化系统良性/功能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

具有20余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和研究基础,在消化系统良、恶性肿瘤及各种消化道功能性疾病方面均有丰富临床经验。专业特长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规范化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消化道疾病及腹壁疝腹腔镜微创治疗;肥胖病与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


郝博,男,1974.10,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长,安徽省医学会减重代谢外科学者组长,安徽省微创学会外科分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抗癌协会微创外科学组委员,安徽省医师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专业委员会常委,安徽省普通外科质控中心疝与减重代谢外科质控专业组成员。

从事胃肠外科,疝与腹壁外科专业23年,对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开展腹腔镜下结直肠癌、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和食道下段癌的根治性手术,特别是对腹腔镜下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手术(LsULAR)、腹腔镜极限保肛手术(内括约肌切除术  LISR)和经肛微创手术(TEM或TAMIS)有丰富的经验。熟练开展开展慢性便秘的外科微创治疗,开展腹腔镜下全结肠切除多年。开展全腔镜下各种胃癌根治性切除术9年,能熟练完成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包括腹腔镜下脾门淋巴结的立体清扫),熟练掌握现有的各种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常规开展overlap法,免穿刺法及改良BBT法等消化道重建方式。自行设计改良现有的吻合器械,并转化应用于临床。常规开展各类腹壁疝的腔镜及杂交手术治疗。熟练开展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擅长造口旁疝的各种手术方式,在本医疗中心完成首例腰上疝的完全腹膜外修补。对于切口疝特别是周边型的切口疝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展胃食管反流疾病的腔镜微创治疗数年,熟练掌握各种术式。

 

王栓虎1980.01,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胃肠外科教研副主任,外科学总论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青年委员,安徽省微创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专委会委员,中国NOSES联盟安徽省分会理事,安徽省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安徽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减重代谢学组委员,《中国普通外科杂志》中青年编委。5年发表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9篇,一篇文章在第18届美洲疝外科年会上被评为当年年度疝和腹壁外科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前5篇文章之一。曾多次在国内外科微创手术比赛获奖。

专业擅长胃肠疾病的诊治,尤其是胃癌、结直肠癌的微创手术,广泛开展腹股沟疝及各种少见疝的开放及微创手术。


杭群,男,1976.03,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外科学硕士,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师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永翔教授。系安徽省医师协会快速康复外科委员会常委,安徽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曾参加中国第三批援南苏丹国家医疗队,2016.7月至9月在德国Paracelsus Clinik学习。参与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以及安徽省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并以独立第一作者发表了SCI论文2篇,在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和教学论文10余篇。主编专业著作2部,参编专业著作3部。

专业特长:对胃肠等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并擅长腹腔镜微创治疗,各型疝等普外科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擅长胃、肠、肝、胆、胰腺、脾脏、甲状腺、乳腺及对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痛、肠梗阻、慢性便秘有深入研究。


朱冰,男,1979.11,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师从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瑞云教授。从事消化道肿瘤18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及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共六项,近五年内,共发表九篇文章,参加国际会议一次。

主要擅长腹腔镜辅助下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胃肠间质瘤切除、腹腔镜下切口疝、腹股沟疝修补术等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疼痛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左芦根,1986.03,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师从东部战区总医院朱维铭教授/黎介寿院士,系中华医学会安徽省外科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从事消化系统肿瘤及消化系统良性/功能性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肿瘤、炎症性肠病、临床营养支持、肠屏障功能及肠系膜脂肪组织,特别是炎症性肠病的外科综合治疗、外科营养支持和肠外瘘的综合诊疗。近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生部行业基金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蚌埠医学院512人才基金1项、蚌埠医学院科技发展基金1项,我院杰出青年基金1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二区SCI共7篇,中科院一区SCI共2篇。



                       

    葛思堂,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博士在读; 安徽省抗癌协会腔镜与机器人专业委员会 委员, 安徽省抗癌协会肛肠肿瘤专业委员会 委员,安徽省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委员,安徽省疝与腹壁外科疾病联盟第一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微创医学会结直肠外科青年委员会 主任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 秘书。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良、恶性疾病的临床诊疗。擅长消化系统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尤其在经肛微创手术,在安徽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经肛直肠肿瘤切除术(TAMIS)、腹腔镜经肛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taTME术)、腹腔镜经肛IPAA手术(TAMIS-IPAA)和经肛直肠阴道瘘修补术等。

     近年来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在《全国经肛微创手术总决赛》、《中华腔镜结直肠外科腔镜达人赛》等国内大型手术比赛中获奖。

友情链接: 安徽省卫健委| 蚌埠市卫健委| 蚌埠医学院| 安徽教育网| 健康报网| 中国科技网|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机构设置
医院地图
医院荣誉
大事记
现任领导
组织机构
人事处
党委(院长)办公室
组织统战部
医务管理
部门动态
医疗制度
诊疗特色
卫生应急
院际联络办公室
医改办
就医指南
健康宣讲
医保平台
科室导航
名医荟萃
医疗设备
门诊须知
专家门诊
就医流程
远程医学
价格公示
导医服务
来院路线
健康体检
住院须知
医疗争议纠纷流程
投诉建议
互联网医院
医学教育
本科教学
规范化培训
研究生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
临床药师培训
科学研究
科研管理
学科建设
科技统计
医学伦理委员会
学会工作
学术交流与科研动态
师德师风建设
生物安全
办事指南
内部下载
外部下载
护理园地
护理动态
护理管理
临床护理
护理教研
天使风采
下载中心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统战工作
宣传工作
职工之家
青年园地
金色夕阳
院史馆
院史馆
医联医改